第三屆中國城鄉規劃學術研討會:打造成都城鄉規劃亮點
關鍵詞一:生態建設
點位呈現:花、木、湖、水、草,組成了一幅巨大的山水畫;濕地林水相映、水系相連、綠道穿梭,展現出了靈動之美——這就是位于錦江區的白鷺灣生態濕地。該濕地是成都市環城生態區的啟動項目之一,面積約3260畝,其中水面約1000畝。濕地遵循自然性、保護性、可持續的理念,結合區域地形地貌,展現生態休閑水生作物區風貌。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成都市民最喜愛的“城市生態名片”。
專家聲音:王富海(城鄉規劃實施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級高級規劃師)
生態本底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很高興看到成都在這一方面一直非常重視,并且做了很多實事。這次參觀的濕地公園讓我印象深刻,這里不僅富有人文氣息,而且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觀。一個城市,只有把人工建設與自然生態本底完美結合,才可能是一座宜人的城市。
進展點擊:
為穩定“兩山兩環,兩網六片”的全域生態格局,我市正著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目前此項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時著眼于生態保護、景觀塑造、建設項目規劃引導與控制、項目負面清單等方面的研究,正加快制定生態地區規劃技術管理規定,以期規范生態地區規劃建設管理,實現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滿覆蓋。其中兩山指龍門山和龍泉山,是我市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生態資源;兩環指環城生態區和二繞兩側各500米綠化帶,其主要功能是防止城鎮圈層式攤大餅發展;兩網指市域水網(岷江和沱江水系)和綠道網,是串聯城市和鄉村生態空間的紐帶;六片指六條城市發展走廊之間的楔形綠地,主要功能是防止走廊之間連片發展。
關鍵詞二:新農村建設
點位呈現:面積46畝、位于蒲江縣甘溪鎮的明月國際陶藝村,規劃依托茶山竹海古窯,在原有林盤改造的基礎上,以187畝手工藝產業創意園區為核心,引進知名陶藝家、藝術家、收藏家,形成以傳統手工藝為特色的藝術家集群和文化創意集群,同時打造成為人文生態度假村落。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座瓦窯山,兩口老窯子;四個陶品牌,六個博物館;八個工作室,一條綠環線;一個微聚落,兩個大社區”的新型文創項目格局。
專家聲音:葉裕民(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成都市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比較全面、系統,體制、機制比較到位。成都探索推廣的“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新農村建設模式,是農村現代化的空間構建,也體現了經濟、文化等協調構建的規劃思路。在成都的新農村建設中,群眾的訴求可以得到體現,其實施過程是上、下合作治理的過程。
進展點擊:
近年來,我市探索推廣“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新農村建設模式,目前已經形成“五個堅持”的規劃路徑——堅持規劃先行,實現規劃一盤棋;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保改建”;堅持綜合治理,提升農村環境品質;堅持改革創新,加快推進新村建設;堅持特色保護,注重農村文化傳承。其中從今年開始實施的“保改建”將以前的“拆改建”進行了優化,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村落民居,嚴格鎖定保護。同時,形成了“五個一”的管理方法,保障鄉村規劃實踐的持續提升:“一支隊伍”——強化鄉村規劃師對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指導,“一套標準”——提供鄉村規劃技術支撐,“一套制度”——保證鄉村規劃實施效果,“一筆資金”——保障鄉村規劃實施不斷深入,“一套機制”——保障規劃實施不走樣。
編輯:wangyun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